诈骗案中的担保协议是否有效?
最近遇到一个案子涉及诈骗,里面有份担保协议。不太清楚在这种诈骗的情境下,这份担保协议在法律上到底认不认。想知道具体是依据哪些法律规定来判断它的效力,以及有没有特殊情况。
展开


在诈骗案中,担保协议通常是无效的。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而在诈骗案中,一方当事人是受到了欺骗才签署的担保协议,这就意味着其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 其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诈骗本身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基于这种欺诈行为所签订的担保协议不符合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 再者,从合同效力的角度看,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照当事人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诈骗案中的担保协议由于是基于欺骗行为产生的,严重欠缺有效要件,所以一般会被认定为无效。 当然,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有证据证明签署担保协议的一方在签署时完全知晓诈骗事实,并且自愿提供担保,那么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担保协议的效力,但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