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领行为属于盗窃还是诈骗?


在法律层面,冒领行为究竟属于盗窃还是诈骗,需要依据具体情形来判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盗窃和诈骗这两个概念。 盗窃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秘密窃取”,意思是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将财物取走。例如,小偷偷走他人放在桌子上的手机,就是典型的盗窃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也就是说,诈骗分子通过欺骗手段,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然后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自愿”地交出财物。比如,骗子编造虚假理由,让受害人转账汇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冒领行为,如果冒领者在冒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秘密手段获取财物,没有让财物保管者基于错误认识而主动交付财物,那么这种冒领就可能构成盗窃。例如,冒领者趁保管人不注意,偷偷拿走他人的包裹。但要是冒领者通过虚构身份、编造理由等方式,使财物保管者产生错误认识,进而“自愿”将财物交给冒领者,那这种冒领更符合诈骗的特征。比如,冒领者谎称自己是收件人,让快递员把包裹交给他。 所以,判断冒领行为属于盗窃还是诈骗,关键在于看财物的取得方式,是通过秘密窃取,还是通过欺骗手段让对方主动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