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在帮信罪案件中,如果自己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是否会被认定为犯罪?

我有个朋友涉及到一个类似帮信罪的案子,他坚称自己不知道对方是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现在心里很忐忑。想了解下这种不明知的情况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的,会不会还是被判定有罪呢?
展开 view-more
  • #帮信罪
  • #主观明知
  • #犯罪认定
  • #法律责任
  • #刑事法律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帮信罪案件中,如果自己确实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一般不会被认定为犯罪。以下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帮信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这里的“明知”包括确切知道以及应当知道两种情况。“确切知道”就是明确知晓对方在进行犯罪活动;“应当知道”是指根据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行为表现等各种因素综合判断,其应当意识到对方在实施犯罪。例如,行为人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出租自己的银行卡,而该银行卡被用于犯罪活动,即使其声称不知情,也可能被认定为“应当知道”。 法律依据方面,《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储存、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从该条款可以看出,“明知”是构成帮信罪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明知”,则不构成帮信罪。 其次,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明知”有不同的考量因素: - 从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看。比如行为人学历较低且未曾接触过信用卡,对信用卡的用途明显缺乏了解,这种情况下难以认定其主观明知。 - 从行为方式看。若行为人在办理信用卡时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其信用卡不得出租、出让和买卖,行为人办理后出租出售则难以证明其主观不明知;反之,则可以认定行为人不明知。 - 从行为人与信用卡使用人的关系上看。如果行为人与诈骗分子属于亲戚、朋友、关系紧密的人,因为被哄骗而将信用卡给其使用的可以证明行为人主观不明知。 - 从个人获利方面看。行为人认知能力、既往经历均正常,在亲属、朋友的请求下提供信用卡,本人没有获利或获利极少的,即使该信用卡确实用于了犯罪,也很难认定行为人主观明知。 总之,判断是否构成帮信罪,“明知”的认定非常关键,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量,不能仅凭当事人的一面之词。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