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进入破产重整后劳动仲裁还有用吗?


公司进入破产重整后,劳动仲裁仍然是有用的。接下来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破产重整和劳动仲裁的概念。破产重整是指专门针对可能或已经具备破产原因但又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经由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法院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进行业务上的重组和债务调整,以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的法律制度。而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劳动仲裁,但劳动仲裁也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劳动仲裁在公司破产重整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劳动仲裁可以明确劳动者的权益。在公司破产重整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劳动者权益认定不清的情况,比如工资计算标准、加班时间等问题。劳动仲裁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这些权益进行明确的认定。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规定,确定公司是否存在拖欠工资、未支付加班费等违法行为。 其二,劳动仲裁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旦仲裁裁决生效,就具有强制执行力。即使公司处于破产重整阶段,劳动者也可以依据仲裁裁决向管理人申报债权,要求公司按照裁决结果支付相应的款项。这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其三,劳动仲裁可以为后续的诉讼奠定基础。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仲裁阶段的证据和事实认定等都可以作为参考,有助于法院更快、更准确地审理案件。 综上所述,公司进入破产重整后,劳动仲裁不仅有用,而且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劳动者可以放心地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与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