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公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和我爱人打算做夫妻财产公证,明确各自财产归属,但不知道这样的公证有没有法律效力。要是没有效力,那做了也是白搭。所以想问问懂法律的朋友,夫妻财产公证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效力呢?
展开


夫妻财产公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夫妻财产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夫妻双方的申请,依法证明夫妻双方就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归属、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事项达成协议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简单来讲,就是把夫妻之间关于财产的约定,通过公证机构的证明,使其具有更强的证明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夫妻财产公证就是对这种书面约定进行的一种证明方式。 经过公证的夫妻财产协议,在证据效力上具有一定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也就是说,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法院会直接认可经过公证的夫妻财产协议所证明的内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夫妻财产公证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如果公证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那么这部分内容是无效的。例如,约定免除一方对子女的抚养义务等违反法律规定的条款是无效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