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是主刑吗,主刑包括哪几种?


首先来解答缓刑是否是主刑这个问题。缓刑不是主刑。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它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而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它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并非刑罚种类。也就是说,缓刑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暂缓对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罚,给予一定的考验期,如果在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接下来介绍主刑的种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主刑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管制。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第二,拘役。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第三,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第四,无期徒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的严厉程度仅次于死刑,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不过,在实际执行中,只要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在服刑一定期限后,可以获得减刑、假释等机会。 第五,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我国对于死刑的适用是非常谨慎和严格的,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并且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此外,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