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和追诉是一样的吗?


起诉和追诉并不是一样的概念,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适用情况。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的或者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权益的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给予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当你觉得自己的权益被侵犯了,你可以向法院提出请求,让法院来帮你解决问题。起诉主要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和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是平等主体之间因民事纠纷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比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刑事自诉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像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行政诉讼则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追诉则是指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活动。追诉强调的是对犯罪行为的追究,有追诉时效的限制。追诉时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已经超过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综上所述,起诉和追诉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适用的法律场景和目的都有所不同。起诉侧重于解决民事、刑事自诉和行政方面的纠纷,而追诉主要针对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