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和追诉的区别是什么?


起诉和追诉是法律程序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起诉,指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了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给予法律上的保护的诉讼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当事人主动到法院去告状,要求法院解决问题。根据发起主体的不同,起诉可以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自诉。民事诉讼是平等主体之间因民事权益发生纠纷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比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刑事自诉则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像侮辱、诽谤等案件可以由被害人直接向法院起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追诉,主要是针对犯罪行为而言的,是指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活动。追诉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让犯罪的人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追诉是有期限限制的,这就是追诉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综上所述,起诉和追诉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起诉的发起主体较为广泛,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涵盖了民事、行政和刑事自诉领域;而追诉的发起主体主要是司法机关,仅适用于刑事案件。同时,起诉没有时间限制,只要符合起诉条件随时可以进行;而追诉则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