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己的东西违法吗?


在一般的认知里,自己的东西自己当然有权处置,但从法律角度看,‘偷自己东西’这个行为是否违法需要分情况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法律概念——占有权。占有权是指对财产实际掌握、控制的权利。有时候,虽然物品的所有权归你,但占有权可能暂时归属于他人。比如你把东西交给别人保管,在保管期间,对方就拥有了该物品的合法占有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九条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受托人超越权限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这说明在委托保管关系中,保管人有妥善保管物品的义务。 当你把物品交给他人保管后,如果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拿回自己的物品,可能会涉嫌违法。因为在保管期间,保管人对物品的占有是合法的,你的窃取行为可能会侵犯保管人的合法占有权,甚至可能构成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不过,如果保管人拒绝归还你的物品,这种行为可能构成侵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时,你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比如协商、调解或者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偷’的方式。 所以,偷自己的东西是否违法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物品的占有状态以及获取物品的方式是否合法。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建议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