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不准备给钱,起诉有用吗?


在遇到对方不准备给钱的情况时,起诉是一种可行且具有重要作用的解决方式。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起诉的目的和它能带来的一些积极效果。 起诉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借助法律的强制力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我们通过正常途径无法让对方还钱时,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就具有了强制执行力。如果对方仍然拒绝履行还款义务,我们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有权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这一系列措施能够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其次,起诉具有固定证据和时效中断的作用。在经济交往中,时间一长可能会出现证据丢失或者模糊的情况。通过起诉,我们可以将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即使日后出现证据灭失等情况,法院的判决也能作为有力的证据。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就为债权人争取了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债权。 再者,起诉能够给债务人带来一定的压力。进入诉讼程序后,债务人会面临法律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有些债务人可能原本抱着侥幸心理不想还钱,但在面临法律的制裁和可能对自己声誉产生的负面影响时,会选择主动履行还款义务。此外,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债务人在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比如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飞机、高铁等;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可能会受到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信用惩戒。 不过,起诉也并非毫无风险和成本。在起诉前,我们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比如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同时,还需要考虑诉讼成本,包括诉讼费、律师费等。但总体而言,如果对方明确表示不准备给钱,起诉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有效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