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所立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家里有个亲戚是精神病人,之前立了一份遗嘱。现在家里人对这份遗嘱的效力有争议,不知道精神病人立的遗嘱到底有没有效,想了解下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在探讨精神病人所立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遗嘱有效的一些基本条件。遗嘱是遗嘱人处分自己财产的意思表示,一份有效的遗嘱需要遗嘱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这是因为,遗嘱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需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对于精神病人而言,要判断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需要进行专业的鉴定。如果经过专业鉴定,该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他完全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所立的遗嘱自然是无效的。例如,一些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性质和后果的病人,他们所立的遗嘱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精神病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其只能部分辨认自己的行为。在其精神状况正常、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所立的遗嘱,如果符合其他遗嘱有效的条件,是有可能被认定为有效的。但在实践中,要证明精神病人在立遗嘱时处于正常精神状态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比如当时的就医诊断、证人证言等。 所以,精神病人所立遗嘱是否有效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其立遗嘱时的民事行为能力状况。如果对遗嘱的效力存在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和相关法律规定来认定遗嘱的效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