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例,不太明白违法所得这块的界定。想知道在法律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的司法解释具体是怎样规定的,比如哪些算违法所得,怎么去认定这些所得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关联等,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展开 view-more
  • #个人信息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愈发重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仅会给公民带来各种困扰和损失,也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的司法解释,我们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条文来详细了解。 首先,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违法所得有了明确的规定和界定。该解释从司法实践出发,对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指导司法机关准确打击此类犯罪行为。 那么,什么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所得呢?简单来说,就是行为人通过侵犯他人个人信息所获得的不正当利益。这种利益既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财物或利益。比如,犯罪分子通过出售公民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从中收取的费用就属于违法所得。此外,如果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盗窃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由此获得的财物也应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所得。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违法所得的认定通常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直接关联原则,即所得必须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该所得是因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这一行为而直接产生的。例如,某公司非法收集并出售客户的个人信息,所获得的出售款项就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直接相关,应认定为违法所得。二是全面计算原则,对于违法所得的计算要全面、准确,不能遗漏任何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相关的收入。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的出售收入、因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其他违法活动而获得的间接收入等。 这些司法解释的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为司法机关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标准。司法机关可以根据这些规定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违法所得数额,从而依法对其进行定罪量刑。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威慑潜在犯罪分子的作用。明确的违法所得认定标准让犯罪分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后果,从而减少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此外,从法律责任的角度来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的数额还会影响到犯罪嫌疑人的量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违法所得数额是判断情节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违法所得数额越高,情节越严重,量刑也就越重。 总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所得的规定,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公民个人还是企业、单位,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个人信息,避免因违法犯罪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