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在判断是否构成侵犯名誉权时,具体需要留意哪些要点呢?

在一些生活场景中,比如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或者现实交流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言论和行为,让人怀疑是否涉及到侵犯名誉权。想了解清楚在认定侵犯名誉权时,从行为事实、主观状态到侵害对象以及造成后果等各方面,具体有哪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展开 view-more
  • #名誉权认定
  • #名誉权保护
  • #侵权认定
  • #权益保护
  • #法律责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认定侵犯名誉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行为人客观上需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且该事实要为第三人所知晓。也就是说,侵权行为不能是秘密进行的,得有其他人知道了这个损害名誉的行为。比如,在公开场合对他人进行辱骂、诋毁等行为,被其他人听到或者看到了。 其次,行为人主观上要有过错。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还积极去实施;过失则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损害他人名誉,但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了但轻信能够避免。例如,有人在没有核实事实的情况下,就随意传播对他人不利的谣言,这就是主观上存在过错。 再者,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非法人组织等。如果只是泛指某一类人,没有具体指向某个特定主体,一般不构成侵犯名誉权。比如,说“有些商人不诚信”,这里没有具体指向某个商人,就不属于侵犯特定人的名誉权;但如果指名道姓地说“张三这个商人不诚信”,那就是针对特定人了。 然后,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要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这会使受害人感受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比如,因为他人的诋毁,导致受害人在工作、生活中受到排挤、歧视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如果侵犯的对象是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名誉的,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人名誉受损的,也按侵害名誉权处理;宣扬他人隐私,造成名誉受损的,同样构成侵害名誉权。 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典》相关规定。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