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期间劳动仲裁时效是多久?
我现在还在职,和公司有点劳动纠纷,听说申请劳动仲裁有时间限制。我想了解下,在职期间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怎么规定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过了时效会有什么后果,希望懂法律的朋友给解答一下。
展开


在劳动纠纷中,在职期间的劳动仲裁时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就好比你发现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占了,从你发现或者应该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开始计算这一年的时间。 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是一个关键的判断点。比如,公司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你的工资,当你发现工资少发或者未发的时候,就可以认为你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再比如,公司擅自调整你的工作岗位、降低你的薪资待遇等,从你得知这些变化时,时效开始起算。 对于在职期间的劳动仲裁时效,有一个特殊情况。如果是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也就是说,在你在职期间,公司拖欠你的工资,不管过了多久,只要你还在职,都可以随时申请仲裁要求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不过,一旦你离职,就需要在离职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那么,如果超过了仲裁时效会怎样呢?超过仲裁时效后,你仍然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是如果对方以超过时效为由进行抗辩,而仲裁机构查明确实超过时效的,可能会驳回你的仲裁请求。这意味着你可能无法通过仲裁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当你在职期间发现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注意仲裁时效的问题。如果不确定自己的情况是否超过时效,或者不知道如何计算时效,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