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公司发工资,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在探讨派遣公司发工资时劳动关系如何认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劳务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简单来说,就是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然后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用工单位向派遣单位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这表明,从法律规定上看,派遣公司作为用人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当派遣公司发放工资时,这也是派遣公司履行用人单位义务的一种体现。工资发放记录往往可以作为认定劳动关系存在的重要证据之一。 然而,在实际认定劳动关系时,不能仅仅依据工资发放主体来判断。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在劳务派遣的场景中,我们需要综合判断。虽然工资由派遣公司发放,但如果劳动者是接受实际用工单位的管理,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在用工单位的安排下从事劳动,并且提供的劳动是用工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那么这是劳务派遣这种特殊用工形式的体现,而劳动关系仍然是与派遣公司建立的。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也有助于认定劳动关系。比如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等。这些证据与工资发放记录相互印证,能更准确地认定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当派遣公司发放工资时,一般情况下可以认定派遣公司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但认定劳动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证据,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认定方面存在疑问或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