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纠纷仲裁会进行调解吗?
我家跟邻居因为土地边界的事儿起了纠纷,打算走仲裁程序解决。但我还是希望能和和气气地把问题解决,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所以想问问,在土地纠纷仲裁的过程中,会不会进行调解呢?
展开


在土地纠纷仲裁中,是会进行调解的。下面从调解的规定、意义、流程等方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十一条规定,仲裁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这就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仲裁过程中调解的必要性。通俗来讲,当发生土地纠纷并进入仲裁程序后,仲裁庭不能直接就给出裁决结果,而是要先尝试通过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矛盾。 其次,调解在土地纠纷仲裁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事人来说,调解可以避免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比如在农村,邻里之间因为土地纠纷对簿公堂,如果直接进行裁决,可能会让双方结下更深的矛盾。而调解可以在一个相对平和的氛围中,让双方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通过协商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既解决了问题,又能维护邻里关系。对于社会层面而言,调解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调解达成的协议,双方更愿意主动履行,能有效减少后续的执行问题。 再者,调解的流程一般是这样的。仲裁庭在审理案件时,会先了解双方的基本情况和争议焦点,然后组织双方进行沟通。仲裁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向双方说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双方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对对方的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如果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执行力。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则会及时作出裁决。 综上所述,土地纠纷仲裁过程中不仅会进行调解,而且调解是解决纠纷的重要环节。它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性化、和谐的纠纷解决途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