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怎样的?


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公司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下面从固定资产的定义、管理原则、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明确一下固定资产的定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通俗来讲,像公司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只要是供公司长期使用且价值较高的有形物品,都属于固定资产。 在管理原则方面,一般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这意味着公司要有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规划,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由相应的部门归口管理,然后再按照层级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例如,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行政部门负责实物的日常管理等。 接下来是管理流程。在采购环节,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求,合理编制固定资产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确保采购的固定资产是必要的、经济合理的。采购时,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相关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该法规定了在一定范围内的采购项目必须进行招标,以保证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固定资产采购回来后,要及时进行登记入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记录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日期、购置金额、使用部门等信息。同时,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在使用过程中,要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责任人,规范使用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用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如果固定资产需要维修,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 当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磨损等原因不能继续使用时,就需要进行处置。处置方式包括出售、报废、捐赠等。处置固定资产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处置过程合法合规。同时,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少。相关的税收政策也需要关注,比如出售固定资产可能涉及增值税等税费的缴纳。 总之,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涉及多个方面,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