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负债人有哪些最新政策?


国家针对负债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政策: 债务重组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它指的是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当企业或个人负债累累、难以按原条件偿还时,可与债权人协商调整债务偿还方式、期限或利率等。比如将短期债务转化为长期债务,降低每期还款压力;或者适当降低利率,减少利息支出。依据《企业破产法》第七十条规定,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 个人破产制度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部分地区已开展个人破产试点,当个人资产无法清偿全部债务时,可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债务清理和豁免。例如深圳的个人破产条例,为诚实但不幸的债务人提供了债务豁免的机会,使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债务清理后,可重新开始生活。这一制度旨在保护债务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促使债务人积极配合债务清理工作。 金融机构也会落实延期还款政策。在特殊情况下,如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监管部门会要求金融机构对受影响的负债人给予一定期限的还款延期。比如在疫情期间,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合理调整逾期信用记录报送,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经接入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 债务清收规范也在不断加强。为防止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国家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监管。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