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适用哪些法律?
我遇到了医疗事故纠纷,医院和我就赔偿等问题一直谈不拢。我不知道处理这类纠纷该依据哪些法律,想了解一下在医疗事故纠纷中具体适用的法律有哪些,这样心里也有个底,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在医疗事故纠纷中,适用的法律是多方面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准则,在医疗事故纠纷中有着广泛的适用。其中侵权责任编部分规定了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因过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意味着,如果医院或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疏忽、违规操作等过错行为,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患者就可以依据此法律要求医疗机构进行赔偿。例如,医生在手术中因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就有权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向医院主张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损失。 其次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是专门针对医疗事故处理制定的行政法规。它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级、处理程序、赔偿标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根据该条例,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一旦被认定为医疗事故,就可以按照条例规定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进行赔偿。比如,对于造成患者残疾的,要赔偿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等。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涉及药品、医疗器械质量问题引发的医疗事故纠纷中也会适用。如果患者是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药品或医疗器械而受到损害,就可以依据这些法律追究相关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责任。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医疗服务中,患者也可以被视为消费者。如果医疗机构存在欺诈等损害患者权益的行为,患者可以依据该法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双倍赔偿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