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关于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有哪些适用?

我遇到了医疗纠纷方面的问题,不太清楚到底哪些法律法规能适用于这种情况。想具体了解一下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会用到哪些法律,它们分别在什么场景下发挥作用,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医疗纠纷
  • #法律法规
  • #纠纷处理
  • #责任认定
  • #诉讼时效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处理医疗纠纷主要适用以下法律法规: 首先是《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这个条例就像是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个“行动指南”,它规定了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双方可以自愿协商,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怎么解决纠纷;也可以申请人民调解,找专门的人民调解组织来帮忙协调;还能申请行政调解,让相关行政部门介入;要是前面这些方法都不行,那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且条例还强调了处理医疗纠纷要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要实事求是、依法处理。其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来解决。第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能直接起诉。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中关于医疗纠纷的规定,主要涉及到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那么就要由医疗机构来承担赔偿责任。比如说,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没有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从而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就得承担赔偿责任。另外,如果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这些情形之一的,法律会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存在上述列举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同时,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这意味着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是谁之日起开始计算,三年内要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不过,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就不予保护了,当然有特殊情况的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是否延长。这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在医疗纠纷的举证方面,医疗损害纠纷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一般来说,患者一方得先证明自己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关系并且发生了医疗损害。医疗机构则要提交病历及相关资料来说明相应的诊疗过程。对于医疗产品损害以外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要是患者一方认为医疗机构有医疗过错,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患者就得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不过,医疗机构是否履行了向患者一方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的义务,这个举证责任是由医疗机构来承担的。如果发生医疗损害,患者要是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这些情形之一的,法律就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而在医疗产品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由患者一方对产品缺陷、损害结果、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谁主张谁举证:通俗来讲,就是谁提出了某个主张,谁就有责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个主张是真实的。 推定过错: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法律直接认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不需要患者再去费劲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