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劳务派遣有哪些规定?
我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最近考虑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但不太清楚法律对劳务派遣有哪些具体规定。比如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义务、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方面,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劳务派遣是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然后将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用工单位再向派遣单位支付服务费用。我国有一系列法律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定,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务派遣的重要法律。该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二百万元。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劳务派遣单位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方面,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这就保障了被派遣劳动者在没有实际工作任务时也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对于用工单位,也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同时,用工单位应当向被派遣劳动者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不得歧视被派遣劳动者。 此外,《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规定。例如,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这一规定有助于防止用工单位过度依赖劳务派遣,保障正式员工的就业机会。 当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意味着劳动者可以向其中任何一方要求赔偿,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这些法律规定共同构建了劳务派遣的法律框架,确保了劳务派遣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