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欺凌有哪些法律法规?


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制,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校园欺凌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规定,比如结伙斗殴、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等,公安机关可以根据该法对实施欺凌者进行处罚。根据该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再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如果校园欺凌行为达到了犯罪的程度,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上述罪行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从民事责任的角度对校园欺凌进行了规范。第一千二百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学校没有尽到应有的管理和保护义务,导致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学校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欺凌进行了规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