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家里的财产被别人损坏了,现在想要求对方赔偿,但是不太清楚这方面的法律依据。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对于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有哪些规定,我该依据什么去要求赔偿呢?
展开


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一方的行为导致另一方的财产受到损失,受损方要求对方给予赔偿而产生的纠纷。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处理这类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这意味着,当你的财产被损坏时,赔偿金额通常会按照财产在损坏当时的市场价值来确定。比如,有人不小心弄坏了你刚买不久的手机,那么赔偿金额就可以参考这款手机在当时市场上的售价。 此外,《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还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是因为对方的故意或者疏忽导致你的财产受损,对方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例如,邻居家孩子调皮,故意砸坏了你家窗户玻璃,邻居作为监护人就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在确定赔偿范围时,不仅包括直接损失,还可能包括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就是财产本身的损坏价值,而间接损失是指由于财产损坏而导致的其他经济损失。不过,间接损失的赔偿需要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和合理的计算方式。比如,你的营业车辆被撞坏维修,在维修期间无法正常运营,由此造成的停运损失就属于间接损失,你可以要求对方赔偿。 如果遇到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双方可以先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受损方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财产的损失情况以及对方的过错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