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侵权赔偿是指在民事侵权行为发生后,侵权人对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的一种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准则,其中侵权责任编对侵权赔偿做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过错责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别人受到伤害或损失,那么他就需要对这些伤害和损失负责并进行赔偿。比如,张三在马路上开车时因为玩手机而撞到了李四的车,导致李四的车辆受损,张三的这种行为就是有过错的,他就需要承担赔偿李四车辆修理费用等损失的责任。 同时,《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这体现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像一些高危行业,比如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即使作业方没有过错,也可能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例如,某电力公司在进行高压输电作业时,虽然已经尽到了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但还是因为不可抗力以外的原因导致路人王五被电击受伤,此时电力公司就需要依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对王五进行赔偿。 除了《民法典》,还有一些特别法也对特定领域的侵权赔偿作出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经营者的侵害时,消费者可以依据该法要求经营者进行赔偿。比如,消费者购买到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食品,导致身体不适,就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家进行退款、赔偿医疗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侵权赔偿也有相应规定,如果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对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益造成损害,那么企业就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比如,某工厂违规排放污水,导致附近居民的农作物受损,居民就可以依据《环境保护法》要求工厂赔偿农作物的损失。 在确定侵权赔偿时,赔偿的范围也是有法律规定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对于财产损害赔偿,一般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比如,侵权人损坏了被侵权人的一台电脑,那么赔偿的金额通常就是这台电脑在损坏时的市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