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计入时对应哪些科目?


在会计和法律相关的财务处理规定中,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计入时对应着不同的科目。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当期损益。当期损益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它反映了企业在这个时间段内的盈利或者亏损情况。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则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对于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常见的对应科目有“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比如,企业接受的捐赠、政府补助等。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这就是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一个法律依据。另外,资产处置损益也是一个重要科目。当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时,如果处置收入大于账面价值等相关成本,其差额就作为利得计入“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而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常见的对应科目有“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像固定资产盘亏、非常损失等。比如企业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存货损失等,就可以计入营业外支出。还有“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当企业的资产发生减值时,如应收账款发生坏账、存货跌价等,就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准则中有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当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总之,在处理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时,要准确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依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规定,正确计入对应的科目,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