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购买房屋会有怎样的法律后果?


在讨论假离婚购买房屋的法律后果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假离婚”在法律上的概念。从法律层面来讲,并不存在“假离婚”一说。只要夫妻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调解离婚,婚姻关系就会合法解除,不存在所谓“真假”之分。 从婚姻关系方面来看,一旦办理了离婚登记,双方的婚姻关系即宣告结束。即便双方有“假离婚”的约定,在法律上也不具有效力。这意味着双方都有权利与他人再次结婚,任何一方都不能以“假离婚”为由来限制对方的再婚权利。而且,若一方在“假离婚”后不愿复婚,另一方也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强制对方复婚。 财产分割方面,离婚时双方通常会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在“假离婚”的情况下,双方可能会按照约定对财产进行不合理的分配,以达到购房的目的。但一旦离婚手续完成,财产分割协议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如果之后双方无法复婚,未得到合理财产分配的一方可能会遭受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但如果财产分割协议是双方自愿签订的,且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法院一般会尊重协议的约定。 对于购房问题,“假离婚”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风险。如果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现是“假离婚”购房,银行可能会拒绝发放贷款。而且,一旦被相关部门认定为通过“假离婚”规避限购政策等,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所购房屋也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另外,如果在离婚期间一方购买了房屋,该房屋将被认定为购买方的个人财产,即便之后复婚,该房屋也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双方有特别约定。 总之,“假离婚”购买房屋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不仅可能导致婚姻关系无法恢复,还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谨慎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