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假的证明需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做假的证明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多方面的,这要根据做假证明的具体情形以及造成的后果来判定。 在民事领域,如果在民事诉讼中提供假证明,这属于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比如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一方当事人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伪造合同履行证明,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或拘留措施,以维护司法秩序和公正。 在行政领域,若做假证明违反了行政管理秩序,会受到行政处罚。例如,在申请一些行政许可时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比如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时提供虚假的场地证明,相关部门不仅会不批准申请,还会给予警告处罚。 在刑事领域,做假证明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还有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规定,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总之,做假证明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根据不同情况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去做假证明,要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