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期限合同的法律定义是什么?
我签了个合同,里面提到了附期限的相关内容。我不太明白这到底是啥意思,想知道从法律上来说,附期限合同的定义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和规定呢?
展开


附期限合同,通俗来讲,就是在合同中设定了一个期限,这个期限会对合同的效力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合同的生效或者失效要根据所附的期限来确定。 从法律概念上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将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这里的期限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日期,比如“本合同自2025年10月1日起生效”;也可以是一个将来肯定会发生的事实,比如“等房屋建成后,本合同开始履行”。 附期限合同分为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和附终止期限的合同。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到来之前,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还不生效,就像一颗种子虽然种下去了,但还没到发芽的时候,合同双方不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只有当期限到来时,合同才开始生效,双方才需要按照合同内容执行。例如,甲乙双方签订一份租赁合同,约定合同自2025年7月1日起生效,那么在7月1日之前,即使合同已经签订,甲没有义务交付房屋,乙也没有义务支付租金。 而附终止期限的合同,在期限到来之前,合同是有效的,双方要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当期限到来时,合同的效力就终止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也就结束了。比如,丙丁签订一份服务合同,约定服务期限为一年,从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那么在这一年里,丙要为丁提供服务,丁要支付相应报酬。到了2025年12月31日,合同效力就终止了,双方不再受这份合同的约束。 期限的设定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它可以让合同的生效和终止更加灵活,适应不同的交易需求和实际情况。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附期限合同被广泛应用,它对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障交易的安全和有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