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欠条、借条、收条的法律常识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欠条、借条和收条是常见的债权债务凭证,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效力。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法律常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借条。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例如,甲借给乙1万元,乙给甲出具借条,就表明乙和甲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关系。借条通常要写明双方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计算、借款日期、还款时间,最后由借款人签名或盖章。 接着说欠条。欠条是由于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履行债务时,因其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偿还而向债权人出具的债权凭证。它可能是因为买卖、劳务、损害赔偿等各种原因产生的。当发生纠纷时,欠条持有人必须向法官陈述欠条形成的事实,如果对方对此事实进行否认、抗辩,欠条持有人必须进一步举证证明存在欠条形成的事实。比如,甲卖给乙一批货物,乙暂时没钱支付,就给甲打了个欠条,说明欠甲货款多少。 最后是收条。收条是指收到别人或单位送到的钱物时写给对方的一种凭据。它只能证明当事人之间发生了给付与收取财产的事实,但不能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收条并非是债的必然凭证。比如,甲收到乙归还的借款,给乙出具收条,仅表明甲收到了钱,但不能证明之前的借款关系是如何约定的。 在书写这些凭证时,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要写清楚双方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避免使用昵称、小名等容易产生歧义的称呼。金额要同时用大写和小写书写,防止篡改。落款要由本人签字或按手印,并注明日期。 了解这些关于欠条、借条、收条的法律常识,能帮助我们在经济往来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