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在法律程序中是先鉴定还是先立案呢?

我遇到个法律纠纷,现在不知道该先去做鉴定,还是先去立案。我担心先鉴定了,万一立不了案,鉴定就白做了;可要是先立案,又怕立案后再鉴定耽误时间。想问问到底该先进行哪个步骤呢?
展开 view-more
  • #法律程序
  • #立案鉴定
  • #民事诉讼
  • #刑事立案
  • #行政鉴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程序里,先鉴定还是先立案需要分不同的情况来看。 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民事案件,并没有严格要求必须先鉴定或者先立案。当事人可以先立案,在立案之后,向法院提出鉴定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这种先立案后鉴定的方式,好处在于有法院的介入,鉴定的程序会更加规范和公正,鉴定结果的证明力也更强。 不过,也存在先鉴定的情况。比如在一些侵权纠纷中,当事人为了确定损失程度、伤残等级等,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然后再带着鉴定结果去立案。但自行鉴定也有一定风险,如果对方当事人对自行鉴定的结果不认可,可能会要求重新鉴定。 而在刑事案件中,一般是先立案,然后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侦查的需要决定是否进行鉴定。因为刑事案件的侦查权由专门的司法机关行使,未经立案,司法机关不能随意启动鉴定程序。 行政案件中,也通常是先立案,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鉴定。比如在涉及产品质量、环境监测等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立案后,会依法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总之,先鉴定还是先立案,要根据案件的性质、类型以及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