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执行审查的法律程序是怎样的?
我遇到了一个涉及执行的案子,法院那边说可能会进行不予执行审查。我不太清楚这审查的程序到底是咋样的,是要提交啥材料,还是有啥特别的流程?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想了解下具体的法律程序是怎样的。
展开


不予执行审查是在执行程序中,当被执行人提出不予执行的申请后,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对该申请进行审查的过程。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法律程序。 首先是申请阶段。被执行人若认为执行依据存在法定不予执行的情形,有权向执行法院提出不予执行的申请。这里所说的执行依据,常见的包括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比如在仲裁裁决的案件中,如果被执行人发现仲裁程序严重违法,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不予执行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了提出申请的期限和条件。 接着是法院受理环节。法院在收到被执行人的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主要审查申请是否符合形式要件,比如申请是否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是否提交了必要的材料等。如果申请符合要求,法院就会正式受理该申请;若不符合,法院可能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或者驳回申请。 然后进入审查阶段。法院受理申请后,会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法院会全面审查执行依据的合法性。对于仲裁裁决,法院会审查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仲裁程序是否合法、仲裁裁决是否存在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形。对于公证债权文书,法院会审查公证程序是否合法、债权文书是否确有错误等。在审查时,法院会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必要时还会进行调查取证。 最后是作出裁定。经过审查,法院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裁定。如果认为执行依据存在法定不予执行的情形,法院会裁定不予执行;如果认为执行依据合法有效,法院会裁定驳回被执行人的申请。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还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救济,比如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等。 总之,不予执行审查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执行依据合法性的重要程序,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