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我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兄弟姐妹好几个,在赡养老人这事儿上大家的想法不太一样,我想了解下国家在赡养老人方面有哪些法律规定,这样我们也能有个依据来处理老人的赡养问题。
展开


赡养老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在我国,有多项法律对赡养老人作出了明确规定。 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准则。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里的赡养义务,包括在经济上供养老人,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费用;在生活中照料老人,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子女要给予照料;在精神上慰藉老人,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是专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该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同时,第十五条规定,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另外,对于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法律也有相应的制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表明,严重的不赡养行为可能会触犯刑法,构成遗弃罪。 总之,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受到多部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子女应当依法履行赡养义务,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