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在法律上有什么规定和作用?

我不太清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这两个概念在法律方面有啥意义。最近在处理一些经济相关事务,涉及到赔偿计算,听说和这两个数据有关,想知道法律上对它们有啥规定,它们在法律事务中能起到啥作用,比如在赔偿、保险等方面。
展开 view-more
  • #人均收入
  • #人均支出
  • #法律依据
  • #赔偿计算
  • #经济数据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也就是居民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则是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 在法律领域,这两个数据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它们是确定赔偿金额的重要依据。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这里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就和人均消费支出相关概念有一定关联。 另外,在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赔偿数额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在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制定方面,这两个数据也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制定低保标准、养老金待遇等政策时,会参考当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情况,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法律保障了这些政策制定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使得这些政策能够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