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合同约定的“保底条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和别人签了份合同,里面有“保底条款”,规定不管经营状况如何,我都能拿到一定的收益。现在对方以各种理由不想按这条款给我钱,说这个条款没效力。我想知道合同里这种“保底条款”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呢?
展开 view-more
  • #保底条款效力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合同约定的“保底条款”效力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保底条款”是什么。简单来说,“保底条款”就是在合同中约定,一方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保证获得一定的收益或者不会遭受损失。比如在一些投资合同里,承诺投资者无论项目盈亏,都能拿回本金并获得固定比例的收益。 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处理合同问题的重要依据。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以及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对于“保底条款”,不同类型的合同其效力判定有所不同。 在联营合同中,如果保底条款违背了联营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损害了其他联营方和联营体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比如甲、乙、丙三方联营,合同约定甲方无论联营体经营状况如何,都能每年获得固定利润,而不承担亏损风险,这种条款就可能因违反联营本质而无效。 在委托理财合同中,保底条款的效力认定较为复杂。如果是金融机构作为受托方,其与客户签订的保底条款,可能因违反金融监管规定而无效。因为金融市场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金融机构承诺保底收益会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但如果是普通民事主体之间的委托理财,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其效力。 在合伙合同中,若约定某合伙人只享受收益不承担亏损,同样违反了合伙共担风险的基本特征,一般也会被认定为无效。 总之,“保底条款”效力的判定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合同的性质、条款内容以及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等因素。当遇到“保底条款”效力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