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合同签订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哪些?


入职合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合同,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签订入职合同需要注意诸多事项,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关注合同主体是否合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所以,在签订合同前,要确认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渠道查询其登记注册情况。 其次,合同内容应全面且明确。合同中应包含《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必备条款,如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这些条款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比如劳动报酬条款,要明确工资的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表述。 再者,关于试用期的约定要合理。《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合同中试用期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修改。 另外,要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条款。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在合同中设置一些限制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条款,如不合理的违约金条款、竞业限制条款等。对于违约金,《劳动合同法》仅在两种情况下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即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如果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不符合法律规定,该条款无效。对于竞业限制条款,用人单位应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且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最后,签订合同的程序要合法。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如果用人单位拒绝将合同文本交给劳动者,劳动者有权要求其提供,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签订入职合同是劳动者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环节,劳动者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