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是什么意思?
我在处理一些经济纠纷时,听到了“被执行人”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具体代表什么。我想知道在法律层面上,被执行人有着怎样的定义和相关规定,它和我在纠纷中的权益又有什么关系呢?
展开


被执行人是指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被法院要求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一方当事人。通俗来讲,当一场官司打完后,法院判决一方需要做某些事,比如还钱、交付物品等,如果这一方不主动去做,那么TA就会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其中就涉及到了被执行人的相关规定。该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一旦进入执行程序,拒绝履行义务的一方就成为了被执行人。 成为被执行人后,其权利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法院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财产,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如果被执行人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对于一些不诚信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法院还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被纳入失信名单后,被执行人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比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不能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促使被执行人尽快履行法律义务,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