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转立案是什么意思?
我去法院处理一个民事纠纷,工作人员说先进行调解,之后可能会调解转立案。我不太明白这是啥意思,调解不就完了嘛,为啥还要转立案,这会对我的案子有啥影响啊?
展开


调解转立案是指在纠纷调解过程中,当调解无法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或者出现了不适宜继续调解的情况时,将该纠纷从调解程序转入立案程序,由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处理方式。 在调解程序中,一般是由法院的调解人员或者特邀的调解组织、调解员等,尝试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这种方式相对比较灵活、高效,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且有助于维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然而,当调解陷入僵局,或者纠纷的性质、复杂程度等因素使得调解难以继续进行时,就需要将案件正式立案,进入诉讼程序。一旦案件转立案,法院会按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包括送达法律文书、安排开庭审理、进行证据调查和质证等环节。最终,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或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这为调解转立案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调解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必经程序,也不是唯一途径。当调解无法实现解决纠纷的目的时,法院有责任及时通过立案审理的方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