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管控措施有哪些?
医疗事故的管控措施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医院内部管理、政府部门监管等多个层次。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医院内部的管控措施至关重要。从制度建设层面来看,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比如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它将手术按照难度和风险程度分为不同级别,规定什么样资质的医生可以开展何种手术,这能有效避免因医生能力与手术难度不匹配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此外,还有病历管理制度,要求医护人员规范书写、妥善保管病历,这不仅是对患者诊疗情况的记录,也是在发生医疗事故时进行调查和判断责任的重要依据。
人员培训也是医院内部管控的关键环节。医院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业务培训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教育则强调医护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规定,医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通过这样的教育,能减少因医护人员态度不认真、疏忽大意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医疗事故。
在医疗过程管理方面,医院要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和诊疗流程。例如在用药环节,要遵循“三查七对”原则,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同时,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医疗设备故障可能会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所以定期检查、校准和维修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也不可或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严格审查医疗机构的执业资格和医护人员的执业资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这从源头上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政府部门还会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依法执业等方面。对于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会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会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如吊销执业许可证等。此外,政府还会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并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吗
劳动争议一审多久开庭以及多久出结果?
丈夫患绝症离婚会怎么判?
取保候审后怎样才能被判定无罪?
直播带货合同约定保量销售额未完成是否能退款?
领结婚证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以前年度亏损弥补完了是否要交税?
残疾人不会写字怎么领结婚证?
公司不交五险一金是否违法?
皮炎是否算公费医疗报销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于哪一年?
工作室收入多少钱以上需要交税?
律师调取个人信息是否合法?
撞人会扣几分罚多少钱?
杀人骗保会怎么判刑 ?
车险报案后还能私了吗?
申请保外就医的程序是怎样的?
律师风险代理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工伤参保人怎样办理工伤市外转诊,哪些工伤可以申请市外转诊?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