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遭遇了医疗事故,现在不知道该依据哪些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想了解一下,在处理医疗事故方面,国家制定了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对我们患者有什么具体的保障呢?
展开


医疗事故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 首先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是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门法规。它明确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条例还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分级,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分为一级到四级医疗事故。同时,详细说明了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报告、调查、鉴定、赔偿等环节。例如,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的相关规定。它调整了医疗损害责任,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过错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等情形。而且,如果医疗机构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伪造、篡改、销毁病历资料等,就可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执业规则和法律责任做了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如果医师违反规定,造成医疗事故,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同时,《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也与医疗事故密切相关,因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