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需要做哪些鉴定和处理呢?
我遇到了医疗纠纷,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哪些鉴定,以及该怎么处理整个事情。是先去做鉴定,还是先和医院协商?具体要做的鉴定有哪些类型呢?希望能了解清楚这些方面,好维护自己的权益。
展开


在医疗纠纷中,涉及到的鉴定和处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常见的鉴定类型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主要是由医学会组织专家,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事故等级等进行判断。该鉴定侧重于确定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这种违规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如果医疗机构在手术过程中违反了无菌操作规范导致患者术后感染,这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医疗损害鉴定则是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存在过错、过错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原因力大小等进行鉴定。它的范围更广,不仅仅局限于医疗事故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种鉴定通常由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 关于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医患双方可以就纠纷的解决方案进行沟通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协议。这种方式简单快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二是行政调解,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三是诉讼解决,如果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纠纷,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在诉讼过程中,鉴定结果将作为重要的证据,帮助法院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应承担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程度。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患者应及时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病历、检查报告、缴费凭证等,以便在鉴定和处理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