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工作职责是什么?
医疗纠纷处理工作职责在整个医疗纠纷解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责,有助于高效、公正地处理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下将为你详细介绍各相关主体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工作职责。
医疗机构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核心主体之一。首先,医疗机构有及时报告的职责。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有关病历资料和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以及有关病历资料查阅、复制的规定。如果患者死亡,还应当告知其近亲属有关尸检的规定。同时,医疗机构需要按照规定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这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有义务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提供真实、完整的病历等资料。此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者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疗纠纷处理工作,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接待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咨询、投诉等。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在医疗纠纷处理中也承担着重要职责。它负责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做好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引导医患双方依法解决医疗纠纷。当接到医疗纠纷报告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必要时派人现场指导和协调处理。对于重大医疗纠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还会组织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患方在医疗纠纷处理中也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患者及其近亲属有权要求查阅、复制病历资料,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有权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但患方也应当依法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实施扰乱医疗秩序等违法行为。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中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医疗纠纷调解申请,指派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医患双方的陈述,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情况复杂的,经医患双方同意,可以延长调解期限。调解不成的,应当告知医患双方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
公安机关在医疗纠纷处理中负责维护医疗秩序,依法处理扰乱医疗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当接到医疗机构报警后,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出警,制止违法行为,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人依法予以处罚。
综上所述,医疗纠纷处理涉及多个主体,每个主体都有其明确的工作职责。只有各主体依法履行职责,相互配合,才能妥善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