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案件调解要点有哪些?


医疗纠纷案件调解是解决医患双方争议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首先是事实认定方面。在调解医疗纠纷时,明确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至关重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通过专业的鉴定来确定事实,为调解提供坚实基础。例如,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是否违反了操作规程,用药是否合理等。 其次是赔偿标准问题。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民法典》中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在调解时,双方要根据这些标准来协商赔偿金额,患者一方不能漫天要价,医疗机构也不能故意压低赔偿。 再者是沟通技巧。医患双方在调解过程中都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沟通。医疗机构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见,及时解答疑问,展示出解决问题的诚意。患者一方也要尊重事实,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避免情绪化的指责和争吵。例如,双方可以在调解人员的主持下,轮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然后进行讨论和协商。 最后是协议的签订。当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要以书面形式签订协议。协议内容要明确具体,包括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履行期限等条款。依据《人民调解法》,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书面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保障双方的权益,防止后续出现纠纷。 总之,医疗纠纷案件调解需要综合考虑事实认定、赔偿标准、沟通技巧和协议签订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调解过程公平、公正、合法,最终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