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医疗纠纷指的是医患双方就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对医疗服务、医疗结果等方面的争议。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有一套规范的处理程序。 首先是协商解决。当患者认为在医疗过程中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对医疗结果不满意时,医患双方可以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这是最直接、最便捷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面对面交流,表达各自的观点和诉求,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解决问题,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医患关系。 如果协商不成,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调解。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专家对医疗过程进行评估,分析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需要进行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责任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学会或者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也可以经医患双方同意,由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鉴定。 若调解也无法解决纠纷,患者还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患者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法院会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和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为医疗纠纷的诉讼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 总之,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有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主要方式。患者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