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发生后医院首先要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当医疗纠纷发生后,医院首先要采取一系列合理且合法的补救措施。 第一步是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医院方面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以温和、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见,表达对他们遭遇的理解和关心。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患者及家属在遭遇医疗纠纷时往往情绪比较激动,如果医院能够及时给予安抚,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就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气氛,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应当耐心解释、说明,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对患者就诊疗行为提出的疑问,应当及时予以核实、自查,并指定有关人员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沟通,如实说明情况。 第二步是封存和保管相关病历资料。病历是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对于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等具有关键作用。医院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对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封存的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第三步是对医疗行为进行初步调查。医院内部要组织专业的人员,对该医疗纠纷涉及的诊疗过程进行初步的调查,查看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是否存在过错等情况。通过客观的调查,能够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同时,这也体现了医院对待医疗纠纷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助于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第四步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如果患者及家属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等相关机构提出了处理申请,医院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按照要求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通过以上这些首先要采取的补救措施,医院能够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有序地开展应对工作,保障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