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怀孕的医疗纠纷有哪些?


在医患怀孕的场景下,可能会出现多种医疗纠纷。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常见的几类情况。 诊断失误类纠纷:这是指医生在对孕妇的诊断过程中出现错误。例如,未能准确判断胎儿的发育状况、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疾病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因为医生误诊,导致孕妇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措施,对孕妇或胎儿造成损害,那么医疗机构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医疗操作不当纠纷:在孕妇的分娩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的操作不符合规范,也容易引发纠纷。像在剖宫产手术中,医生操作失误导致孕妇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后果。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若出现这种情况,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要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 告知义务履行不足纠纷:医院有义务向孕妇及其家属充分告知相关的医疗信息。比如,对于某些检查项目的必要性、风险等没有解释清楚,或者在孕妇选择分娩方式时,没有将各种方式的利弊详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如果医院没有履行好告知义务,患者有权追究其责任。 药品及医疗器械问题纠纷:在孕妇的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了不合格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导致孕妇或胎儿受到损害,也会引发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有严格要求。若因为药品或器械问题导致损害,相关的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都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