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时未成年审判时已成年该如何处理?


首先,在定罪量刑上,依据我国法律,即便犯罪时系未成年人,而案件审理时已达成年状态,依旧按照犯罪时的年龄确定应适用的法律条文。因为犯罪时的年龄是判断责任和量刑的关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无论审判时是否成年,只要犯罪时未成年,就会在量刑时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 其次,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方面,有不同的情况。如果行为人成年后拥有财产,则以本人财产承担赔偿责任;若其无财产或者财产不足以赔偿的,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对于犯罪时未成年而审判时已成年的被告人的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的确定,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做法:一是一律判令由被告人独自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其已是民法意义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二是一律判令由被告人的原法定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原因是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成年,原监护人可能未尽到监护职责;三是判令原法定监护人与被告人共同承担附带民事诉讼连带赔偿责任,这样能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获得赔偿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会在查明被告人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区分以下三种情况确定赔偿责任主体:如被告人有经济能力,应判令被告人独自承担赔偿责任;如被告人仅有部分经济能力,应判令被告人先以其该部分经济能力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被告人及其原法定监护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被告人没有经济能力,应判令被告人及其原法定监护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另外,关于审判程序,如果犯罪时是未成年人,审判时已成年,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而且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相关概念: 完全行为能力人:是指能够以自己独立的行为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的自然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犯罪记录封存: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保密处理,限制其被随意查询和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