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主次责任比例是怎样的?
我开车和一辆非机动车发生了碰撞,交警判定我主责,对方次责。现在涉及到赔偿问题,我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主次责任比例到底是怎么划分的,想了解一下具体的规定和比例情况。
展开


在处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时,主次责任比例的划分是确定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法律规定和一般情况下的比例划分。 首先,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实践中,主次责任的比例划分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一般会承担70% - 90%的赔偿责任,非机动车一方承担10% - 30%的赔偿责任。之所以机动车承担的比例相对较高,是因为考虑到机动车在道路行驶中具有更强的危险性和支配力,需要承担更多的注意义务和社会责任。例如,如果双方损失总计10万元,机动车主责按80%比例赔偿,就需承担8万元赔偿,非机动车次责则承担2万元。 不过,具体的比例划分并非绝对固定,法院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裁量。这些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双方的行驶状态、是否遵守交通规则、过错的严重程度等。如果非机动车一方存在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机动车一方承担的赔偿比例可能会相对降低;反之,如果机动车一方存在明显过错,其承担的赔偿比例可能会接近90%。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