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诉法新解释中关于举证期限有哪些新规定?

我最近涉及一个民事诉讼案件,听说民诉法有了新解释,里面对举证期限做了新规定。我不太清楚这些新规定是什么,担心自己因为不了解而影响案件,想知道具体有哪些变化,对我在举证方面会有什么影响。
展开 view-more
  • #举证期限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期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证据的时间范围。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可能会面临证据不被采纳等不利后果。 2022年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新解释)对举证期限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 首先,对于举证期限的确定方式有明确规定。根据民诉法新解释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超过十五日,小额诉讼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七日。 其次,关于举证期限的延长问题。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这一规定在民诉法新解释第一百条中有明确体现。 再者,对于逾期举证的后果也有相应调整。民诉法新解释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这些新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同时提高诉讼效率,确保案件能够公正、及时地审理。当事人应当仔细了解这些规定,合理安排自己的举证工作,避免因举证问题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