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书公证的是截图还是原件?
我手上有一些资料,不知道拿去做公证时,公证处是对资料的截图进行公证,还是必须用资料原件来公证呢?我不太清楚这方面的规定,担心准备错了,想了解一下到底公证的是哪一种。
展开


在法律层面,公证书公证的究竟是截图还是原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依据具体的公证事项和相关规定来判断。 首先来解释一下公证书,它是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申请,依照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具有特殊法律效力的司法证明书。而截图是电子数据的一种呈现形式,原件则是最初产生的、具备原始效力的文件或物品。 在很多情况下,公证机构更倾向于对原件进行公证。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当事人的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以及相应的权利,提供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原件往往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事实情况,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相对较强。比如在对合同、遗嘱等文件进行公证时,通常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这样可以确保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因截图可能存在的截取不完整、篡改等问题,保障公证事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不过,截图在符合一定条件时也可以进行公证。依据《关于办理保全互联网电子证据公证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如果截图能够清晰、完整地反映待证事实,并且有其他证据进行佐证其真实性,公证机构也可以对截图进行保全证据公证。例如,在一些网络侵权案件中,为了固定侵权页面的证据,当事人可以申请对侵权页面的截图进行公证。但是这种情况下,公证机构会严格审查截图的来源、形成过程等,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之,公证书既可能公证原件,也可能公证截图,关键在于它们能否满足公证事项的证明要求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在申请公证时,当事人应当按照公证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并配合公证机构的审查工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