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书公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写了一份承诺书,内容是关于我会按时归还朋友的借款。朋友建议我去做个公证,说这样更保险。我不太清楚承诺书公证到底有没有用,也不知道它具不具备法律效力,所以想问问大家。
展开


承诺书公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承诺书公证。简单来说,承诺书公证就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承诺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承诺书是承诺人单方面做出的承诺某种行为或不做某种行为的文书,而公证则是为这份承诺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供了官方的证明。 从法律效力的角度来看,经过公证的承诺书具有多方面的效力。一方面是证据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意味着,在发生纠纷时,经过公证的承诺书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其证明力相对较高。比如在借款纠纷中,经过公证的还款承诺书能有力地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借款及还款约定的事实。 另一方面,公证还可以赋予承诺书强制执行效力。根据《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承诺书是关于给付金钱、物品等内容,并且承诺人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那么一旦承诺人不履行承诺,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无需经过漫长的诉讼程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承诺书本身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才会被赋予法律效力。比如承诺书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承诺的事项必须是承诺人有能力履行的等。如果承诺书本身存在违法或不合理的内容,即使经过公证,也可能不被法律所认可。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承诺书公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它能增强承诺书的证明力,在一定条件下还能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但前提是承诺书本身合法有效。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